編者按:日前,由人民日報社主辦的2017“一帶一路”媒體合作論壇在甘肅敦煌舉行。作為論壇的一大成果,由人民網輿情監(jiān)測室分析師劉鵬飛、楊衛(wèi)娜、曲曉程參與撰寫的《“一帶一路”國際媒體合作藍皮書(2013—2017)》同時發(fā)布。全文將在《人民網新媒體智庫報告》刊載。
據(jù)了解,《“一帶一路”國際媒體合作藍皮書(2013-2017)》是由人民日報社組織編撰的有關“一帶一路”國際媒體合作發(fā)展的首部藍皮書報告,人民網輿情監(jiān)測室承擔了重要的調研和課題任務。報告在對2013年至2017年抽選的具有代表性的168個案例總結歸納的基礎上,全面分析“一帶一路”國際媒體合作的發(fā)展狀況,解讀國際媒體合作發(fā)展特點與趨勢,以人民日報社探索實踐為例總結合作成果經驗、講好合作故事,分析當下國際媒體合作面臨的挑戰(zhàn),并提出相關對策建議。
在報告中,不僅有宏觀梳理歸納,還能看到“一帶一路”媒體合作的人物、故事,突出“民相親在于心相通”,呈現(xiàn)國際媒體合作成果。不僅有助于各國媒體在今后的合作中把握機遇、開拓進取、融合發(fā)展,也有助于搭建不同國家、地區(qū)民眾間的橋梁,踐行媒體使命和啟發(fā)創(chuàng)新合作潛力,為“一帶一路”建設奠定堅實的民意基礎和社會基礎。
藍皮書報告全篇約1.7萬字,分四大章節(jié)。
報告首先概述了“一帶一路”國際媒體合作的整體形勢。一方面,“一帶一路”國際媒體合作政策基礎的逐步搭建。近年來,在各國政府間良好關系的帶動與倡導下,“一帶一路”相關國家相繼與我國政府、通訊社、媒體簽訂了相關宣言、協(xié)議、計劃、備忘錄等,為國際媒體合作提供了基本保障。另一方面,話語體系的不斷完善。我國媒體,尤其是中央媒體放眼于國際傳播體系,建立適應“一帶一路”建設的媒體合作格局,不斷提升“一帶一路”沿線媒體合作層次與國際傳播能力,解讀絲路精神,講好絲路故事,“一帶一路”傳播話語體系建設逐步提升。
報告第二章節(jié)根據(jù)大量代表性案例分析了當前國際媒體合作主要形式、發(fā)展特點與趨勢。藍皮書指出,近幾年,媒體間的合作經歷了從座談交流到聯(lián)合采訪再到產品衍生的逐步遞進。合作規(guī)模由小到大,覆蓋范圍由點到面,領域擴展由淺入深。目前合作形式主要分會議會談、聯(lián)合采訪、影視制作、聯(lián)盟協(xié)作、研修交流以及產品研發(fā)六種。
報告分析認為,“一帶一路”國際媒體合作主要呈現(xiàn)四大特點與趨勢:一是國內媒體資源不斷整合,開拓“一帶一路”傳播新篇章;二是國家間媒體合作邁入新紀元,國際傳播影響不斷增強;三是媒體“走出去”與外國媒體“走進來”形成良性互動;媒體合作形式走向多層次、多形態(tài)。
報告第三章詳細闡述了人民日報社在“一帶一路”國際媒體合作方面的探索。從2014年以來,人民日報社連續(xù)舉辦三屆“一帶一路”媒體合作論壇活動,這一盛會已經成為由中國主流媒體主辦的規(guī)模最大、參與國家最多、參會外媒最多、最具廣泛代表性和影響力的全球媒體合作論壇,對于增進各國之間的了解,促進媒體間的交流,推動媒體在“一帶一路”建設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在此期間,人民網、南非時代傳媒集團、韓國中央日報、巴西紅網、俄羅斯自由媒體網站等全球16家媒體集團成立“一帶一路”國際新媒體聯(lián)盟,通過新媒體增進多元文化共融,加強相互了解,增強互信和包容。堅持媒體創(chuàng)新,加強新技術交流互鑒,攜手發(fā)展,逐步建立各國媒體間信息共享和資源共享機制。
報告還分析了“一帶一路”下媒體合作面臨的挑戰(zhàn)并提出建議。報告指出,“一帶一路”倡議已經贏得了相關國家和國際組織的積極響應,將有力增進相關國家與各國人民福祉,促進世界和平發(fā)展與合作共贏。但是,“一帶一路”建設本身也是一項長期、復雜而艱巨的系統(tǒng)工程,包括媒體合作在內的推進實施仍面臨諸多風險和挑戰(zhàn)。這包括相關國家制度、意識形態(tài)與語言文化差異、相關國家媒體處于弱勢地位、“民心相通”發(fā)展相對緩慢、信息時代給傳統(tǒng)媒體帶來的沖擊。
報告最后從五大方面提出合作發(fā)展建議:第一,“一帶”與“一路”媒體合作各具特色;第二,運用文化軟實力達到“民心相通”;第三,依據(jù)媒介平臺與受眾的差異化細分媒體合作;第四,影視傳播有助于加快搭建互信橋梁;第五,推動媒體融合講好中國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