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日期:2023-06-09 16:10 瀏覽量:
一、一般人覺得別人生氣時,就會下意識認為那個人非??膳??
其實不是的,越情緒失控的人內心越有可能伴隨著脆弱,無助。他們只是害怕被外界傷害,于是只能通過這樣的方式保護自己。下次當你遇到憤怒的人,或許可以換個角度去看待對方。
二、我們遭遇到拒絕、失戀、痛苦時,該怎么去擺脫、解決?
試著靜靜接納吧,接受這種感覺,接受這個局面,就是最快的恢復方式。在心里騰出個空間,容納和理解你的焦慮,你的悲傷,你的脆弱,你的恐懼。
三、為什么道理都懂卻過不好這一生?
雖然道理只聽懂了一次,腦海中已有的思維卻是成千上百次的自動化意識。為了讓后來認同的道理植入到腦里成為新的思想,你只能一次次去加深懂得,這是一個持續(xù)的過程,絕非一次就頓悟。
四、與人溝通時的前提?
在決定溝通前,事先明確自己真正的目的、想要的結果是怎樣的。首先,無論面對任何問題,都要遵循不攻擊他人人格的原則。其次從行為、事件、語言入手。最后,盡量保持詢問。
五、人類在與人相處時的兩個需求
一方面我們需要依戀他人,每當人們感覺到自己正在被無條件地看見、傾聽、理解時,都會流露出安心幸福的一面。另一方面,我們需要擁有獨立自我的效能感。
六、為什么人應該為自己產生的情緒負責?
有些情境下,當我們發(fā)現(xiàn)憤怒是伴隨著受傷的時候,絕非意味著我們要去承擔、拯救、負責誰的情緒。而是在下次經歷親人生氣、與人爭執(zhí)、自己生氣時,我們可以放眼于憤怒背后的受傷感,內心一定是感覺缺失了什么、或者認為被冒犯了什么、或者有需求但無法直接表達。
七、如何加深自我了解?
① 自由聯(lián)想。自己寫日記,發(fā)語音給自己聽。想成為情緒的主人有個前提,先意識到,捕捉到,察覺到。
② 寫下故事。細致地記錄下關于自己的經歷、追溯過去,和身邊人的相處關系,細節(jié)越多越好,感受越多越好。
③ 和令自己感到安心且信任的人傾訴,和靠譜的心理咨詢師傾訴等等。
八、自我了解的好處?
1、自己對自我的認知會更加清晰。
2、你愿意耐心了解自己時,通常也會愿意耐心地去了解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