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日期:2021-08-20 12:17 瀏覽量:
一、課程基本情況
1..課程中文名稱:思想道德法律基礎
2.課程英文名稱:CultivationofEthicsandFundamentalsofLaw
3.課程總學時:54
4.課程學分:3
5.課程類型:公共必修課
6.開課單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研部思修教研室
7.適用專業(yè):所有本、專科專業(yè)
二、教學目的和要求
1.課程說明:
《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是大學生的公共基礎必修課程,其教學對象是高等院校的全體本、專科學生,是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和法制觀的重要課程。
2.教學目的:
《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是幫助大學生明是非、知榮辱、辨美丑,啟迪大家求真、向善、愛美的課程;是幫助大學生正確處理理想與現(xiàn)實、個人與集體、競爭與合作、權利與義務、自由與紀律、友誼與愛情、學習與工作等關系,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和法制觀的課程;是引導大學生不斷提高自我修養(yǎng),促進自身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課程。
3.教學要求:
(1)該課程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和社會主義法治觀教育為主線,以愛國主義、社會主義、集體主義教育為核心來展開課堂教學。
(2)教學要達到科學性、思想性、創(chuàng)新性、針對性和實踐性的統(tǒng)一。
(3)教學方式可靈活多樣。如:理論教學、案例教學、課堂互動、多媒體教學和第二課堂的實踐教學等。
(4)學習成績評定應注重科學性、合理性。注意把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平時成績、卷面成績、實踐成績等方面結合起來。
三、課程教學的基本內容
第一章 人生的青春之問(9學時)
教學目標:
通過學習,使學生了解掌握人生觀、價值觀理論,掌握馬克思主義分析和理解人生問題時的基本立場和基本觀點;同時,引導幫助學生樹立科學的人生觀和正確的人生態(tài)度,在實踐中創(chuàng)造有價值的人生。
重點難點:
1.人生觀、價值觀及其關系;
2.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
3.正確對待人生環(huán)境;
4.如何實現(xiàn)人生價值。
教學方法:
課堂教學為主,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將課堂教學與社會實踐結合起來,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以及第二課堂,在教學中主要采用理論教學、案例教學、課堂互動等。
基本概念:
世界觀人生觀人生目的人生價值人生態(tài)度人生環(huán)境
第二章 堅定理想信念(9學時)
教學目標:
幫助大學生確立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共同理想和堅定信念,把握實現(xiàn)理想需要具備的基本條件,引導大學生堅持社會理想和個人理想的統(tǒng)一,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實踐中化理想為現(xiàn)實。
重點難點:
1.理想信念在人生中的作用;
2.社會主義理想信念的基本內容;
3.如何把理想化為現(xiàn)實;
4.引導大學生樹立新的奮斗目標及崇高的社會理想。
教學方法:
課堂教學為主,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將課堂教學與社會實踐結合起來,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以及第二課堂,采用多種多樣的教學方法,延伸和深化課程的教學內容。在教學中主要采用理論教學、案例教學、課堂互動、多媒體教學等。
基本概念:
理想信念中國夢
第三章弘揚中國精神(9學時)
教學目標:
通過本章的學習,使大學生正確理解愛國主義內涵和中國精神的內涵,繼承、發(fā)揚中華民族愛國主義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堅持愛國主義和社會主義的統(tǒng)一,弘揚以改革創(chuàng)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努力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把愛國之情、報國之志化為效國之行。
重點難點:
1.什么是真正的愛國主義;
2.中華民族精神的內涵;
3.如何做一個真正的愛國者。
教學方法:
課堂教學為主,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將課堂教學與社會實踐結合起來,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以及第二課堂,在教學中主要采用理論教學、案例教學、課堂互動、多媒體教學等。
基本概念:
愛國主義民族精神時代精神中國精神
第四章 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9學時)
教學目標:
通過學習,使學生了解掌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內容、歷史底蘊、現(xiàn)實基礎和道義力量,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努力成為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先進代表。
重點難點:
1.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內容;
2.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歷史底蘊;
3.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現(xiàn)實基礎;
4.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道義力量。
教學方法:
課堂理論教學為主,輔之以課后閱讀相關書目。
基本概念:
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
第五章 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9學時)
教學目標:
通過學習,使學生了解掌握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社會主義道德建設和公民道德建設理論內容及其重大意義;引導幫助學生樹立社會主義道德觀、榮辱觀,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事業(yè)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的接班人。
重點難點:
1.道德的起源、本質、功能與作用;
2.繼承和弘揚中華傳統(tǒng)美德;
3.繼承和發(fā)揚中國革命道德;
4.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核心與原則。
教學方法:
課堂理論教學為主,輔之以《感動中國》音像資料的放映等。
基本概念:
道德 中華傳統(tǒng)美德 中國革命道德 社會公德職業(yè)道德家庭美德
第六章 尊法學法守法用法(9學時)
教學目標:
通過教學,使大學生理解法律的一般含義和法律的發(fā)展史,認識到法律是由特定的物質生活條件所決定的統(tǒng)治階級意志的反映。幫助大學生認真領會社會主義法律精神,理解社會主義法律的本質和作用,明確法律的運行過程包括法律制定、法律執(zhí)行、法律適用、法律遵守的環(huán)節(jié)。了解社會主義法律修養(yǎng)的途徑與方法。使大學生懂得我國憲法確立的基本原則和制度,幫助大學生從整體上了解我國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基本框架,以及公民在法律關系中的權利和義務,樹立正確的權利義務觀念。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形成、特征以及構成,增強對社會主義法律制度認同感和維護法律尊嚴的責任感。
重點難點:
1.理解我國法律制定、實施的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
2.正確理解社會主義法律精神;
3.理解我國憲法的特征和基本原則;
4.明確我國公民的基本權利與基本義務;
5.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定義、層次、部門。
教學方法:
課堂理論教學為主,在教學中主要采用理論教學和案例教學。
基本概念:
法律 憲法 法律體系 法治體系 法治道路 法治思維 法律權利 法律義務
四、本課程與其它課程的關系
《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中的一門,是所有專業(yè)學生的必修課,并且在大學的第一個學期開設。學習本課程,能夠為學生進一步學習其他思想政治理論課如《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等課程打下必要的基礎。
五、課程教學學時分配
課程章節(jié)教學單元名稱學時安排
總學時理論實踐
第一章人生的青春之問963
第二章堅定理想信念963
第三章弘揚中國精神963
第四章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963
第五章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963
第六章尊法學法守法用法963
合計54=36+18
六、教材及參考書
教材:
本書編寫組:《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2018年修訂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參考書:
1.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
2.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1-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3.《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中央文獻出版社2014年版。
4.《十七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下),中央文獻出版社2013年版。
5.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論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6.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7.《<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輔導讀本》,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
七、主要教學方法與媒體要求
本課程以教師課堂講授為主,實踐教學、自主學習為輔,通過討論研究、多媒體音頻和視頻等教學方式和手段,提高教學的實效性。
八、考試方式
1.平時成績:50%(含課后作業(yè)10%;課堂出勤、學習態(tài)度10%;實踐課成績30%)。
2.期末成績:筆試(閉卷)50%。